财新传媒
财新传媒
1111111
财新通行证
T中

区域性经济政策奏效吗?来自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实证证据

2019年10月01日第5期
文| 陆毅 王瑾 朱连明

  *陆毅,清华经管学院教授,2017年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。王瑾,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长聘副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、公共经济学和中国经济。朱连明,日本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长聘副教授,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、中国经济和日本产业政策。

一、引言

  回顾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,经济特区(开发区)在中国的大量涌现与出口、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汇储备的增加紧密相连。20世纪70年代末,中国国务院批准四个偏远的南方城市开展小范围的经济特区试验,这四个城市分别是深圳、珠海、汕头、厦门。作为独特的试验田,中国政府在经济特区实施贸易导向型产业政策,旨在通过为企业提供减税、产权保护及优惠的土地政策吸引技术更先进的境外、国外投资者。成功的经验进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,失败的尝试也可以控制在有限的地理区域内以便修正改进。第一批经济特区取得了初步成效,在此基础上,1984年中央政府扩大了经济特区试验,进一步向外资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。1985年至1988年,中央政府将更多沿海城市纳入经济特区试验。1990年,上海浦东新区和部分长江流域沿线城市向外资开放。1992年至1994年,国务院开放了一批边境城市、所有内陆省会城市和自治区。到2006年为止,中国各个省市已经建立了222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34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。

[《比较》印刷版,点此订阅,随时起刊,免费快递。]


版面编辑:张翔宇

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如有意愿转载,请发邮件至hello@caixin.com,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,方可转载。

推荐阅读
财新移动
说说你的看法...
分享
取消
发送
注册
 分享成功